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动,与就业形式严峻的现实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全国各地也不断释放出政策红利。那么,今年都有哪些值得高校毕业生关注的创业政策“红包”呢?


    首先,我们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新政策有:


    一: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享受高校实施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管理规定。


    二: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金融机构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给予财政贴息。


    对大学生在毕业学年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毕业两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当然,在国家大的框架下,各地也分别出台有本地特色的鼓励创业政策。


    比如杭州,早在2月1日,杭州市便推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堪称史上最大力度的《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包含6大方面27条积极就业政策,意在为每年达10万之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撑腰”。


    作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之一,并且是在市区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可以申请2万元至20万元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如果这笔钱不够,你还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杭州将对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含)以内高校毕业生(市区户籍不设毕业年限)实行全额贴息。


    此外,不管你是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小微创业园,还是在创业园外市区范围内租房,都能享受相关场地补贴。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3年内可享受50平方米以内的免费经营场地;入驻小微创业园的,3年内可享受50平方米以内的园内房租补贴,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天每平方米3元,第1年、第2年、第3年补贴比例分别为100%、70%、30%;在创业园外市区范围内租赁房屋的,3年内可享受100平方米以内的房租补贴,补贴标准为第1年补贴每天每平方米1元,第2年和第3年补贴每天每平方米0.5元。


    如果你毕业后一时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去了小微企业(市区300人以下企业),收入比较低,那么,可以享受不超过3年,每年2000元的就业补贴。前提是已办理就业登记、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且工资收入低于上年度市区全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而在云南,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通过上述十个渠道就业。各渠道均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而基层就业、小微企业就业、就业见习、灵活就业等还享有特别的政策优惠。


    【小微企业就业:档案可免费保管】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单位和个人应缴纳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小型微型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当地市、县一级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


    【就业见习:补助进一步提高】云南省鼓励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用人单位,从2016年起起将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700元。


    【灵活就业:可获补贴】离校1年内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并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可以享受最长不超过2年、数额不超过其实际缴费额2/3的社保补贴。


    还有哈尔滨,创业大学生取得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成功的,按技术交易额的10%给予不超过20万元奖励。哈尔滨市对返乡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


    但同时,有人发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选择在校创业,毕业后继续创业的少之又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近日,有媒体采访了浙江不少高校十多个毕业班的600多名应届生,选择就业的比例高达64.5%,选择创业的只有2.83%。受访的人中,45%在大学期间是有创业经历的,也就是说,毕业之后,93.7%曾经创业的大学生选择放弃继续创业,创业“死亡率”非常高。


    究其放弃毕业再创业的原因,“原因各不一样吧,可能大学期间创业,也只是为了积累一定的经验,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采访时,很多学生这样说。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这近百名有过创业经历的应届生,他们基本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创业。毕业之后,55%主要因为项目因素导致创业终结,33%主要是因为团队成员散伙终结,12%主要是因为个人因素选择放弃。


    在受访的有过创业经历的应届生中,大多数放弃的原因是项目本身有问题。简单来说,创业项目大众化、单一和仅围绕“大学生”做项目,缺乏创新能力。


    电商,是如今大学生创业的首选方向。《在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显示,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类别中,电子商务类在问卷所列的10大类项目中占比80%以上,网络基础、IT技术服务、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等科技型创业项目占比均在10%以下。


    但是项目的同质化与缺乏资金让很多的创业项目无疾而终。


    当然,合伙人不合也成为了阻碍大学生继续创业的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创业,开始都是友情为上,或因志同道合,只是口头谈以后的分红问题,到真正做大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歧,最关键的是大学生创业缺乏‘契约’精神,其实只要创业初期大家都谈好,无论之后项目怎么发展,至少会相对稳定。”受访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规范,可以由学校或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做,“靠学生制订一些条条框框不现实,也没有约束力。”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已经从原来“商品买卖”的初级创业,升级到了卖点子、卖想法、卖服务,这和政府部门在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吻合。不过,后者创业方式要求相对较高,要生存下来,不仅需要有想法,还要有资金、资源等客观条件,这让不少“盲目”跟风的大学生甚至刚起步就遭遇失败,即使坚持下来的,真正成功的也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