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辞任CEO为上市铺路 阿里集团新CEO关键时挡箭 ,马云辞任CEO,被业界认为是为了未来6个月内谋划公司整体上市的精心安排。


  纵观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路线图,近年来集团业务的整合分拆等频繁变动,可以粗略分为三步走的战略设计:第一步是阿里巴巴B2B业务2007年年底上市淘金,为集团发展完成了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第二步是2011年支付宝分拆和2012年回购雅虎股份等一系列对于雅虎及孙正义的成功阻击,为集团整体上市清除了最大的制度性障碍;最近的一次上市热身则业务上的一系列分拆和组合,从一分七,再到七分二十五个事业部,包括马云辞任CEO以及中投、国家开发银行携博裕资本、中信资本、淡马锡控股、DST、银湖及云峰基金相继入股阿里巴巴集团,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架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即加速阿里的集团整体上市。


  在京东商城和许多专业电子商务网站迅速成长和夹击下,马云显然已经不能再陶醉在淘宝的光晕里,尽快上市是无二之选。辞任CEO是为上市铺路,VIE余波、淘宝假货水货隐患、支付宝敏感身份等潜伏危机,都需要一个新CEO来替马云冲锋陷阱,并在必要时顶缸。


  但集团如何整体上市?在哪里上市?上市时间何时最好?如同马云身后留下的那个CEO宝座,充满了悬念。


  悬疑一:上市地点——美国?香港?都难


  对于阿里而言,上市地点的选择可能会是一个更加艰难的选择。在美国还是在香港上市,不仅是一个两难,对于阿里而言,这两个海外资本市场却有着说不出的痛楚和难言之隐。


  5 年前的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业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5港元,收盘价达到39.5港元,首日涨幅近200%,超额认购256倍,市值高达257亿美元,超过当时的百度和腾讯,成为中国网络第一股。此前的申购过程中更是冻结散户资金超过4530亿港元,创港交所历史之最。4个月后,市值即缩水1500亿港元,最低时股价跌至3.46港元,在2012年2月公布其私有化消息前,其股价也不足10港元。2012年6月20 日,阿里巴巴以13.5港元(即5年前的发行价)完成退市。有评论认为,阿里巴巴“上市五年,使用了股民为其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而媒体则称马云是太过高明的资本玩家,5年间“用平价买进一个净利润增长了6倍多、现金增长了25倍的企业”。5年,阿里B2B平价退市,股民分文不赚,但同时期的百度和腾讯的股价收益超过了10倍。


  这期间,2008年10月,马云以为提振投资者信心,高调宣布向淘宝投资50亿元;2011年2月,时任阿里巴巴CEO的卫哲因为涉及“供应商欺诈”事件而被迫辞职,最后阿里巴巴依旧只能以私有化退市来避免B2B业务发展遭遇到的尴尬。包凡先生称,阿里选择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有80%,在笔者看来,这一可能性只有20%还不到,想当年,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之后众私募操盘手赚得盆满钵满,而无数散户则在无奈中目睹了第一股神话的破灭。阿里B2B上市5年间,香港广大散户投资者颗粒无归,如何说服散户投资者再次购买阿里集团股票?若香港上市,马云的千亿美元市值梦想恐怕难以实现。


  去美国上市?阿里同样面临巨大的尴尬。在2011年6月马云转移支付宝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马云为了公司控制权而发起的逆袭几乎是在媒体的一片质疑声中完成,而马云在转移支付宝业务中对于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采用的“VIE”(可变利益实体,一种规避业务所在地政策管制、谋求海外上市的资本策略)的攻击,几乎使他成为业内的“全民公敌”,并引发了美国股市对中国概念股集体诚信的质疑,是中国概念股至今的低迷原因之一。


  长期被指责的淘宝的假货和水货问题更是阿里上市的暗礁。因淘宝网的假货和水货充斥以及多起消费者投诉,美国商会曾经把淘宝网称为"网上最大的仿冒品来源之一",并长期被美国贸易部列入全球"恶名市场"名单中。虽然淘宝于2012年年底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从“恶名市场”中除名,但淘宝上活跃的软件、服装和鞋帽等领域的假货依然难以根除,这对于一家海外上市企业而言,简直等同于一枚都市炸弹。眼下,淘宝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将淘宝的C2C流量转化为B2C业务的销售额。如果没有淘宝的流量分流,天猫等B2C业务的估值也受到影响。这可能也是阿里一下子分出25个如此多事业部的重要原因所在,细心的人们都会发现,在分拆出来的25个事业部中,许多业务的网站都是用“.taobao.com”的域名,如何让淘宝变成能下雨的云彩,将流量变成实实在在的销售额,将是未来阿里集团的头号任务。


  淘宝的假货和水货问题以及将来可能引发的诉讼,如同隐形炸弹相伴,让马云不得不担心。


  在阿里的重要业务群组中,支付宝会涉及到敏感的中国对于金融业务的管制,淘宝会涉及到网上售假这类致命的知识产权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阿里谋求在美国上市时绕不开的礁石。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相比而下,去美国上市是唯一可能的路径。


  悬疑二:上市时间——2013还是2014?要尽快


  至此,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市场的“逆袭”,使阿里集团在香港散户的骂声中成长,由此阿里完成了上市的资本积累,并开始孵育下一个金蛋——淘宝,而今,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早已“失宠”。


  转眼到了2011年,这一年是马云的本命年,马云的高调使他成为最受瞩目的“救火队长”,一切起因皆源于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和雅虎签订的那个对赌协议。当时,羽翼未丰的阿里巴巴实际上签的是一纸“卖身协议”,雅虎承诺投资10亿美元,以换取在阿里巴巴集团拥有39%的股份(2010年10月生效),而马云为代表的管理层将届时将只能拥有31.7%的股份,然而,雅虎的加速没落和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支付宝等业务的快速崛起,使这两大股东之间的博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面,随着权力游戏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后者,阿里系的挑战是一场早晚都要爆发的逆袭。


  2010年9月,时任阿里巴巴上市公司CEO的卫哲首先发难,称“雅虎濒临破产,阿里巴巴已经不再需要雅虎。”接下来的2011年6月的支付宝业务转移和2012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以71亿美元回购雅虎持有的一半股权(即其中的20%),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2012年5月阿里集团回购雅虎持有的股权协议中,双方还约定,在阿里集团未来上市时,阿里巴巴集团有权优先购买雅虎剩余持有股份的50%。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集团此次的回购资金募集中,第一次有中投和国家开发银行两家中资机构参与,购入该公司的普通股。有人已经开始估算,雅虎如在2013年年底上市,其市值将会达到800亿美元。上市要趁早,彻底回购雅虎股份(包括不用再支付5.5亿美元那笔高昂的知识产权费用),投资者要出货,京东商城和诸多电子商务网站前后夹击,这是阿里集团及早上市的最佳理由。


  笔者认为,马云的禅让计划和业务分拆都是上市计划的一部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阿里会重复2007年向资本市场发起的突然袭击,即在半年内就实现集团上市计划,由此推断,阿里最快将在2013年下半年整体登陆资本市场。


  悬疑三:马云禅让——让人挡箭?权力洗牌?


  2011-2012 年,一直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马云堪称是国内“最受伤害”的男人。年初央视曝光淘宝出售假货,6月的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10月的淘宝商城修改规则遭受中小卖家抗议,以致他至今都难以释怀。最近一次在接受一家非行业媒体《时尚先生》的采访中,马云不仅“吐槽”不休,还连爆粗口,以发泄他对国内媒体的不满。按照笔者发现的马云式规律,一旦马云主动找媒体“吐槽”,阿里集团的好戏就等着敲锣上台了。


  不过,马云高姿态的辞任CEO,也有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这当属于阿里上市的精心架构设计。辞让CEO,可让马云进退有据。马云近年来在媒体发声高调,已使他身心俱疲,这是事实,马云需要休息,更需要有人在危机突显时出来挡箭。前有卫哲为B2B腐败案请咎辞职,未来上市过程中危机四伏,淘宝假货隐患等随时爆发,新CEO即可冲锋陷阱,又可关键时顶缸挡箭。


  另一方面,许多人留意到在马云公开的内部邮件中,有一种别具“中国特色”的政治设计:即60后似乎都要师法他那样,随时准备从一线退位,把机会让渡给70后、80后们。以马云的权力欲,他不会轻言退场,有人进而推测,这样的设计会不会是一种权力洗牌?一方面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可以作壁上观,通过赛马来相马,另一方面,“老人们”的退位会留下更大的权力真空,让诸侯山头更小,无人威胁马云位置。同时马云能够扮演像柳传志在联想的角色,关键时候依然能重回一线作战,重披CEO铠甲。


  这些都不得而知,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