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是基于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767所高校43万多名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学历越高,创业意向越低,非重点高校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创业意愿,或许因为中国高学历者的创业机会成本相对较高。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不愿意创业?越是名牌大学毕业,越不愿意创业?事实上,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学历与创业的关系的确有一些尴尬。一些比较极端者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引向“新读书无用论”,经常会抛出一些“凭什么人家中学文凭,创业却比你更成功?”“为什么名牌大学培养的都是废柴?”的口水话题。


  读书,当然是“有用”的。但是,读书和学历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维度。现在不是科举时代了,那时读书好就等于升官、发财;而在现代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学术共同体的机制之下,学历仅仅是一种表征学习经历、科研能力、学术潜力的指标。学术成就、创业能力、创业意愿本来就是不同维度的事情,不应该做机械的“换算”,更不应该盲目演绎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而且,学历越高,代表着对自己学术能力方面的投入就越大,付出的“机会成本”越多,那么,人生的下一步更容易进入学术界、科研界等领域,以取得更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所以,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学历越高越容易成为一个“风险厌恶者”,所以这不仅是中国的现实,也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


  反过来说,也不是“学历越低,创业越成功”。中国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双轨制时代”,那时只要愿意冒风险,愿意跳出体制,就能够在两个市场之间轻易套现,当时很多人靠蹬三轮、“做倒爷”、冲洗胶卷,就能赚到第一桶金。现在的中国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价值洼地”的寻找,“风口”的确定,新经营模式的构建等等,都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决策背景。所以,目前较为成功的创业者,一般都有着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学历和创业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不应该走极端。既不能像之前一些地方搞成了“唯学历论”,以为一张文凭就能包打天下,引进一两个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就能解决“经济”问题;也不能在“双创”的大背景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让“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


  “梨视频”的创业人邱兵,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少年时代的他是一个“好学生”,而同学“黄辣丁”是一个差生;当年他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复旦大学,而“黄辣丁”却落榜了,回乡务农。多年之后,早早放弃升学之路的“黄辣丁”成了连锁餐馆的老总,而作为“好学生”的邱兵才刚刚走上创业之路。邱兵说:横亘在“好学生”的人生路上,有两座大山,一座叫作虚荣,一座叫作怯懦。


  学历不是什么“罪过”,也不必在其上寄托了不切现实的“妄念”。这次调查显示,高学历、名校的毕业生创业意愿相对较低,说明有着较好教育背景的人群,本身就业优势比较明显,愿意走向低风险、稳定收入的职业生涯,这也是全世界共通的现象。他们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甚至是很多创业企业的骨干力量。


  社会应该做的是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扶植,降低创业门槛,激发高学历群体的创业热情,让更多的作为“风险厌恶群体”的“好学生”走向创业之路。创业与高学历,本不必相爱相杀。